摘 要: 人參類中藥本文系指 2015 版《中國藥典》收載的人參、紅參、人參葉、西洋參和三七。 為進一步翔實人參類中藥的藥性,本文對歷代古籍及權威藥學專著中關于人參類中藥的藥性、功效及主治等內(nèi)容的記載進行收集、整理、比較、分析,進而梳理出人參類中藥的藥性。 研究表明人參藥性為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腎經(jīng);紅參藥性為甘、微苦,溫,歸脾、肺、心、腎經(jīng);人參葉藥性為苦、甘,寒。 歸肺、胃經(jīng);西洋參藥性為甘、微苦,涼,歸心、肺、腎經(jīng);三七藥性為甘、微苦,溫,歸肝、胃經(jīng)。
“藥性”一詞最早見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序例》,其中稱“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漬者,宜煎膏者,也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并隨藥性,不得違越”。中草藥的性能,可以從多方面來認識,疾病有寒性、熱性的區(qū)別,藥性也有寒、熱的不同;病勢有向上向下、在表在里的差異,藥性也有升、浮、沉、降的區(qū)別;疾病發(fā)生部位在各個臟腑經(jīng)絡不同,藥性也有歸入某經(jīng)的區(qū)分……等等。 為此,有人將藥性內(nèi)涵概括為:根據(jù)中醫(yī)傳統(tǒng)認識,與療效有關的藥物的性質或屬性;或者,決定一種物質成為中藥的性質或屬性。傳統(tǒng)中藥藥性理論是中藥理論的核心,目前主要包括四氣、五味、歸經(jīng)、升降沉浮、有毒無毒等。人參類中藥是指《中國藥典》中收錄的人參(五加科植物人參 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干燥根和根莖)、紅參(五加科植物人參 Panax ginseng C. A. Mey.的栽培品經(jīng)蒸制后的干燥根和根莖)、西洋參(五加科植物西洋參 Panax quinquefolium L . 的干燥根)、人參葉(五加科植物人參 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干燥葉)和三七(五加科植物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Burk.)F. H. Chen 的干燥根和根莖)。這些中藥使用量較大,尤其在 2012 年國家批準栽培人參還可作為食品原料后。 現(xiàn)對該類中藥的藥性進行考證,以期為其正確使用提供參考。
來源:人參研究2018年第6期
作者:任國慶,竇德強
標簽:人參
上一個:人參歷代方劑應用解析 下一個:黑參國內(nèi)外研究進展
掃一掃
全國免費服務熱線
022-2422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