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是應用歷史最為久遠的名貴中藥,其藥用價值早已為世界所公認。早在秦漢時期,我國第一部藥物學著作《神農本草經》已經首次將人參當成藥物收入,書中將人參列為“主養(yǎng)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的上品“君”藥之一,因為人參“主補五臟, 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但是《神農本草經》并沒有如何服用人參的記載。直至東漢末年醫(yī)圣張仲景的《傷寒論》里才首次出現對人參藥用的記載??梢妵朔?a href=http://pokerice.cn>人參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由于人參藥效顯著,療效確切,因此在人們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用于預防和治療疾病,只要配伍適宜,劑量恰當,對癥準確,運用適時,即可在短時間內獲得理想的療效。除此之外,人們還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把人參制成各種劑型,應用于保健、美容、護膚、食品、飲料等領域。但是對于人參的性味,歷代醫(yī)家記述不一,總的來說,有以下幾種認識。
1 人參性寒
據《神農本草經》記載: “人參氣味甘、微寒,無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薄渡褶r本草經》將人參列為中藥里面的上品,可見其重要性。但卻記載人參藥性是甘寒, 這和后世認為人參溫補回陽,顯然矛盾。對此,清代醫(yī)學家陳修園在《神農本草經讀》里面用仲景的方劑舉例證明: “余細味經文, 無一字言及溫補回陽。故仲景于汗、吐、下陰傷之證, 用之以救津液。而一切回陽方中,絕不加此陰柔之品,反緩姜、附之功。故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為回陽第一方,皆不用人參。而四逆加人參湯,以其利止亡血而加之也; 茯苓四逆湯用之者,以其在汗、下之后也?!薄?仲景一百一十三方中, 用人參者只有一十七方: 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半夏瀉心湯、黃連湯、生姜瀉心湯、旋復代赭石湯、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厚樸生姜半夏人參湯、桂枝人參湯、四逆加人參湯、茯苓四逆湯、吳茱萸湯、理中湯、白虎加人參湯、竹葉石膏湯、炙甘草湯,皆是因汗、吐、下之后, 亡其陰津,取其救陰。如理中湯、吳茱萸湯以剛燥劑中陽藥太過,取人參甘寒之性,養(yǎng)陰配陽,以臻于中和之妙也?!标愂险J為,人參的補體現于補陰,適合于陰虛火旺,而不是回陽救逆。仲景的四逆湯和通脈四逆湯等回陽方劑,之所以沒有選用人參,就是因為人參實際上是甘寒陰柔之品,如果使用了,反而會削弱附子和干姜的溫陽力量。而四逆加人參湯和茯苓四逆湯使用人參,是因為亡血或汗、吐、下之后,出現了亡陰癥狀。至于理中湯、吳茱萸湯中使用人參,則是用人參的甘寒藥性來制約方中的過多的剛燥藥物,以養(yǎng)陰配陽。
2 人參性溫
認為人參性溫,把人參列為回陽藥物多見于宋元以后的本草著作中。如《用藥法相》云: “人參甘溫,能補肺中元氣。”《景岳全書》: “味甘微苦,微溫,氣味頗厚。”明代繆希雍《本草經疏》亦記載“人參能回陽氣于垂絕,卻虛邪于俄頃。其主治也,則補五臟?!爆F代大學本科《中藥學》教材認為“人參味甘、微苦,微溫,歸心、肺、脾經,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效。可見,后世醫(yī)家大多認為人參性溫,是有溫補作用的。宋代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加味參附湯( 大附子 75 g( 炮) 、大人參 30 g 、生姜 10 片、丁香 15 粒、米 10 g) 治療臟腑虛寒,下痢純白,狀如魚腦,臍腹冷痛,日夜無度,手足逆冷,或有嘔逆,全不入食,飲食欲溫而惡冷,六脈沉絕者?,F代臨床參附湯特別是參附注射液常用于預防和治療各種休克及心功能衰竭,亦用于心律失常、腎功能衰竭等。多因人參性溫,取其益氣溫陽之功。
來源:中醫(yī)學報2010年9月第5期第25卷
作者:郭進都
標簽:人參
上一個:試論人參通血脈、破堅積之功用 下一個:黑參國內外研究進展
掃一掃
全國免費服務熱線
022-24222656